教学方式方法

构建“四层次、三环节、两体验”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1、四个教学层次。

1 循序渐进的四个教学层次

第一个教学层次是引导性实验,主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兴趣,介绍、演示贴近生活的实验,让学生觉得实验真有趣;第二个层次是基础性实验,这类实验主要是应用物理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测量方法、误差与不确定度及数据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等,并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和动手的良好实验习惯;第三个层次为综合性实验,即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和技术的实验,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的能力;第四个层次是探究性实验,实验过程主要在材料物理与仿真创新实验室完成,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物理问题的探究,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2、三个互动化教学环节

首先,建设网络在线资源。通过我校“手机、平板和PC三合一实验教学综合平台”发布教学资源(http://lab.zit.edu.cn/)。

2手机、平板和PC三合一实验教学综合平台

其次,建设支持鼠标屏幕交互的虚拟仿真实验,如图3所示,实验项目可以从http://lab.zit.edu.cn/zkyzzkf/中见到,方便学生学习。虚拟仿真实验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将优质的虚拟实验教学资源通过实验教学综合平台共享,虚拟实验和真实实验相结合、互补,建立虚实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机制。

3 鼠标屏幕交互的虚拟仿真实验

第三,建立了“物理教学”微信公众号号(zitphys),推送教学图文信息和微视频,目的在于创设“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通过该微信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学习,与虚拟仿真实验配合可以达到更理想的学习效果。

4 微信教学平台

3、两个动手体验

第一个动手体验是课堂上学生使用智能手机,自己录制实验视频,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后学生普遍反映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通过录制自己的实验操作视频(有的学生还配有声音),虽然存在许多瑕疵,但是对自己尝试录制的处女作仍然很有获得感,更重要的是自己动手体验的实验课体会更多,记忆深刻。课堂上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在与别人交流后发现自己缺点时会多次重复实验操作,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从而培养了学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第二个动手体验是科技制作,主要在课后完成。科技制作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技制作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根据课堂上学习的实验原理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课后制作。如学完非平衡电桥后,制作温度计;二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中。如以授权发明专利为基础,让学生根据图纸,制作出3D数字模型和实物模型,在制作过程中针对细节,学生会不断完善,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学生和教师的深入交流,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

5 学生作品